宣传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宣传理论
多维视角下的党内政治文化
信息来源:胡杨网 日期:2018-06-23 13:28:14 【字号: 】 编辑:宣传部闫永平

多维视角下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其本质要求和丰富内涵。

    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在不同阶段不断取得胜利。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科学认识、把握和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比如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积淀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党内政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等。

    历史维度: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创新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戮力同心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而孕育出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硕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塑和超越了传统文化,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和主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果,党的力量由弱变强,党员人数由少到多,党的组织由零散到壮大,党的行为由稚嫩到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观念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并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持续滋养;执政地位的持续性和长期性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地丰富发展,也使其必然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不同内容,三者高度融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同发展阶段的党内政治文化均体现了对三者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制度维度: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纪律、规范和作风等制度化和法规化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规矩意识”,就是从制度维度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在表征的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了许多伟大斗争的胜利,与实践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工作惯例、作风做法等密切相关。有些管理经验、工作惯例、作风做法已经成为党内制度法规;有些还没有有效地制度化和法规化,甚至处于不成文状态。建议对那些已经基本成熟的管理经验、工作惯例和作风做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实现制度化和法规化。

    党内纪律、规范和作风的制度化和法规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面临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蚀,如何使已形成的党内规则、惯例和作风制度化和法规化,如何完善党内制度法规,是全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为此,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加强党内纪律、规范和作风的制度化和法规化进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重要内容。

    认同维度:党内政治文化是构建从党内到社会的同心圆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认同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是达成全党和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载体和结晶。对党和党的历史的深厚感情和深刻体会、对党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拥护和维护、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的共识,都是构建良好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首先是全体党员对党的坚决认同和无条件服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坚强纪律性和鲜明组织性的执政党,全体党员对党的高度认同是刚性要求和底线标准。党员必须对党忠诚,必须与党中央在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等。其次是全社会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全面认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除了要形成党内共识,纯洁党内政治生态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对全社会的价值引导、思想引领、政治引擎和文化引桥等作用。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可以引领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画出最大的同心圆。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能够夯实老百姓拥护中国共产党、乐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心理基础。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您是第 位来访用户

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    承办:七师信息管理技术服务中心    新ICP备07500204号    公网安备66070002000051
copyright © 2018 nongqishi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BT07000012    联系电话:0992-6687114    e-mail:btnqsxxh@163.com